近期,資本市場對“盲盒現象”進行了深度反思,焦點集中在了泡泡瑪特這家潮玩企業身上。這家曾經備受質疑的公司,憑借全年營收突破百億元、股價飆升超過六倍、毛利率高達66.8%的亮眼成績,再次吸引了公眾的廣泛關注。
在年輕人還在爭論盲盒是否為“智商稅”的同時,華爾街的分析師已經開始用“東方迪士尼”和“中國潮玩全球化樣本”等標簽來重新定義泡泡瑪特。這家企業的商業傳奇始于IP孵化,并在資本的助力下迅速崛起。
根據最新財報,泡泡瑪特在2024年實現了130.4億元的營收,同比增長達到了驚人的106.9%。其中,經調整后的凈利潤為34億元,同比增長更是高達185.9%。在這份耀眼的成績單中,海外業務成為了推動泡泡瑪特增長的最強勁動力。海外及港澳臺地區的業務收入達到了50.7億元,同比增長375.2%,占總營收的比重已經提升至38.9%。
CEO王寧在發布會上信心滿滿地表示,泡泡瑪特正在從百億向千億的規模邁進,立志成為全球領先的潮玩品牌。從數據上看,東南亞市場無疑是泡泡瑪特海外業務的最大亮點,營收達到了24億元,同比增長高達619.1%。在泰國,Labubu盲盒盡管售價比國內高出數倍,但仍然被搶購一空,甚至得到了泰國公主和頂流明星Lisa的青睞,進一步提升了品牌影響力。
北美市場雖然目前僅貢獻了7.2億元的營收,但556.9%的增速顯示出巨大的潛力。泡泡瑪特在美國圣地亞哥、英國牛津街等地標開設了門店,并與梵高博物館等藝術IP進行聯名合作,進一步強化了其高端市場的定位。
值得注意的是,泡泡瑪特在海外市場采取了直營模式,完全掌控運營權。這一策略在曼谷旗艦店得到了驗證,該店在銷售高峰期單月銷售額達到了3000萬元,相當于國內10個門店的平均銷售額總和。
然而,在海外市場高歌猛進的同時,泡泡瑪特在國內市場卻面臨著一些挑戰。財報顯示,國內會員的復購率從2019年的58%下降到了2024年的49.4%,顯示出用戶新鮮感的消退。為了應對這一挑戰,泡泡瑪特開始推動“去盲盒化”策略,手辦產品的占比持續下降,而毛絨玩具則迎來了爆發式增長。
全年手辦營收為69.4億元,同比增長44.7%,但占比已經降至53.2%。相比之下,毛絨玩具的營收同比增長了1289%,達到了28.3億元,收入占比從2023年的3.2%大幅提升至21.7%。泡泡瑪特還推出了MEGA系列和衍生品等新品類,旨在將IP從“收藏品”升級為“生活方式”。
盡管泡泡瑪特在品類創新上取得了顯著成果,但頭部IP依賴的問題依然存在。以拉布布為代表的THE MONSTERS系列成為了現象級超級IP,全年營收達到了30.4億元,同比增長726.6%。然而,與迪士尼等成熟IP矩陣相比,泡泡瑪特的IP孵化深度仍有待提升。
在資本市場上,泡泡瑪特的估值也面臨著一定的質疑。盡管其市盈率高于傳統消費股,但支撐其高估值的是海外市場的強勁增長預期。然而,如果產能、IP孵化、品類創新等基本面無法匹配增速,那么其資本敘事或難以持續。
整體來看,泡泡瑪特的2024年財報呈現出了一幅“喜憂參半”的畫面。海外市場的高速增長與國內市場的隱憂并存,高增長的敘事與資本泡沫的質疑交織在一起。面對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,泡泡瑪特能否以硬核IP矩陣和全球化滲透力證明其“中國潮玩征服世界”的價值邏輯,仍然是一個未知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