快手近期公布的2024年度財報顯示,公司在該年度實現了顯著增長,總收入達到1269億元,同比增長11.8%;歸母凈利潤為153.3億元,同比激增139.76%,經調整后的全年凈利潤也增長了72.5%,達到177億元,并且已連續七個季度保持盈利狀態。
尤為引人注目的是,快手的AI業務——可靈AI,在截至2025年2月的時間內,已經服務了超過600萬用戶,累計收入突破1億元大關,標志著AI商業化變現進程正在加速。
然而,盡管業績亮眼,資本市場對快手的反應卻相對冷淡。財報發布前后,快手的股價持續下跌,其整體估值也顯著低于小米、拼多多等同行業公司。這種反差引發了業界對快手價值是否被低估的討論。
深入分析快手財報,可以發現其傳統業務的增長勢頭正在放緩。季度收入和利潤的增速均出現下滑,其中四季度收入增速降至8.7%,創上市以來最低水平。具體到業務板塊,直播業務營收同比下降5.1%,盡管簽約主播數量增長超過60%,但用戶打賞意愿下滑和行業監管加強,使得直播業務面臨挑戰。
電商業務方面,盡管快手電商的GMV持續增長,但增速已顯著放緩,從2019年的539%降至2024年的17.3%。快手被“老鐵文化”所束縛,難以向更廣泛的用戶群體擴展,同時面臨抖音和視頻號的激烈競爭。快手的電商業務越來越依賴于現有用戶的復購和客單價提升,而非用戶基數的健康增長。
在線營銷服務(廣告業務)同樣面臨增長壓力,收入增速放緩至13%左右,其中外循環廣告收入的增速從25%降至15%。這反映了行業大環境和競爭對手壓力對快手收入的影響。
為了尋找新的增長點,快手在本地生活、短劇、金融、AI等多個領域進行了嘗試。然而,這些新業務尚未形成規模效應,難以成為快手的新支柱。例如,本地生活業務雖然保持快速增長,但相較于抖音等競爭對手,規模仍然較小;金融業務還處于“流量導流”階段,缺乏核心競爭力;短劇業務雖然用戶規模龐大,但內容質量和商業化進程仍需加強。
相比之下,AI業務成為快手財報中的唯一亮點。可靈AI憑借“小而美”的戰略,在文生視頻這一細分賽道上率先實現了商業化。其單月流水超過千萬人民幣,且價格相較于競品更為親民。快手CEO程一笑表示,有信心在明年實現可靈AI收入規模的快速增長。
為了充分發揮AI的潛力,快手正在積極探索其在降本增效、賦能業務和引流方面的應用。通過AI技術,快手可以降低運營成本、優化營銷服務、提升用戶留存和付費率,并幫助商家提效優化交易鏈路。這些舉措有望推動快手核心業務的增長,并拓寬其市值的想象空間。
盡管面臨諸多挑戰,但快手仍在不斷探索和創新。AI業務的崛起為快手帶來了新的希望,也為其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尋找到了新的突破口。然而,要真正實現價值的重塑和增長,快手還需付出更多努力。